“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1955年的上将中谁没参加过长征?
在探讨1955年授衔的上将中谁没有参加过长征的问题时,首先需要理解“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这一说法。
这一说法大致反映了授衔时的一种原则,即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在授衔时军衔不会低于校官,而长征以后加入革命队伍的则不能授予将军以上的军衔。
然而,实际情况中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在考虑到开国将帅的复杂经历和贡献时。
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中,确实有一些人没有参加过长征。这些将领包括但不限于:
1.傅秋涛:湖南平江人,他没有参加过长征,但仍是开国上将之一。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有杰出表现。
2.钟期光:同样来自湖南平江,他作为一名政工干部,在抗战时期辅佐过陈毅、粟裕等将领,为新四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没有参加长征,他仍被授予上将军衔。
3.叶飞:福建南安人,他也没有参加过长征,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特别是在闽东地区的游击战和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上都有出色表现。
4.乌兰夫: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他在内蒙古的解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授予开国上将。
5.阎红彦:陕西安定人,他是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自然没有参加长征。解放后,由于刘志丹、谢子长早逝,高岗在大授衔之前出事,阎红彦就成为陕北红军的唯一代表,被授予上将。
6.吕正操:辽宁海城人,他原来是东北军691团的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加入八路军。他在冀中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在解放战争后成为东北军唯一的开国上将。
7.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这三位将领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起义将领。他们在绥远、湖南和新疆的解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被授予上将衔。
综上所述,尽管“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这一说法在授衔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实际情况中仍存在例外。
